四川中衛(wèi)北斗科技有限公司

在線咨詢
微信

微信掃一掃

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

阿里“盯緊”個人云服務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9-25 11:39

          網盤大戰(zhàn) 2.0 時代正在到來。在 8 月份阿里云網盤 APP 被曝光后,近日的 2020 云棲大會上,阿里云又發(fā)布了云電腦“無影”,在解讀“無影”時,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“未來每個人在云端都會有個賬號,有個云空間,照片視頻等都會上傳至云端。云端不僅是一個網盤,有很多分析能力。”

          初步看來,阿里云想做的是其實是個人云,或者說網盤 2.0 或 3.0 模式。很顯然,阿里將直面目前市占率高達 85%的百度網盤,盡管阿里云不僅僅想做網盤。

          在 2016 年的那波個人網盤退賽潮后,阿里云當前的高調入場,某種程度上意味著,個人網盤,或者說個人云正在重新成為資本和巨頭重視的賽道。

          重新殺回

          在今年的阿里云網盤之前,阿里旗下其實有過很多網盤產品,比如酷盤、UC 網盤。但這次做網盤的是阿里云,而“云影”的定位是云電腦,按照阿里云的說法,“云影”依托可插入實體卡,在任何屏幕設備上都能訪問云端的文件和應用。

          從概念和定位上看,阿里云的這一產品面向的是未來個人管理云端資源的全部需求,而初代網盤的存在價值主要是滿足個人儲存、分享和查看等基礎需求。兩者區(qū)別主要在于“計算”,初代網盤的主要功能是“云”,未來網盤的主要功能是“計算”或者“分析”。

          基于此,阿里云重操舊業(yè)或許還有這樣一層戰(zhàn)略意義:用云計算產品和服務,實現(xiàn)對個人或私人需求市場的滲透,以在未來個人云市場占據一定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,并建設 2B、2C、2G 的全域云服務生態(tài)。

          一方面,在在線辦公、技術研發(fā)等場景下,個人云與企業(yè)云有明顯的重疊需求,個人辦公可以組合成團隊辦公,而團隊辦公可等同于企業(yè)辦公。比如釘釘、WPS、有道云筆記這些產品的云服務功能,可以同時滿足個人和企業(yè)的相關需求,在這一場景下,個人云和企業(yè)云需求是緊密綁定的。

  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激烈競爭和市場需求膨脹刺激了阿里云們鋪設服務器的速度和規(guī)模,由于企業(yè)業(yè)務一般周期性很強,所以帶寬和算力資源在某些時間下會有閑置,這部分資源如果能夠被有效用到個人云場景下,則可以帶來更多變現(xiàn)機會。

          所以說,特殊場景需求互通、閑置資源有效變現(xiàn),目前看來,是阿里云選擇切入個人云賽道最大的兩個動機。

          網盤其實是紅海

          雖然阿里云重新高調殺回,但網盤賽道的競爭情況實際上非常復雜,環(huán)顧更廣泛的網盤賽道,連百度網盤都不能說有很大的競爭優(yōu)勢。

          網盤可以延伸為云盤、云空間,在這個定義下,網盤類產品的種類就非常豐富了。一種是前面提到的辦公娛樂內嵌的云服務,這類產品有釘釘、WPS 這種企業(yè)辦公應用,也有網易云音樂、QQ 這種泛娛樂應用。

          另一種是智能終端產品自帶的云服務應用,比 icloud、華為云、小米云等,這類產品如果按終端出貨量計算的話,那么大廠的云服務用戶往往都是數(shù)億規(guī)模了。

          目前來看,云空間服務幾乎是所有可以提供文件服務應用的標配,只要用戶來這里可以傳播文件或者下載、上傳文件,那么網盤服務就可以算作一種剛需。這么看來,絕大多數(shù)用戶使用的網盤產品其實不止一個。

          當然,關于網盤賽道的參與者,還有另一種分類法,就是專有網盤產品和綜合網盤產品,像百度網盤、阿里云網盤、騰訊微云等,屬于綜合網盤產品,服務于個人的所有文件處理需求,而與單個應用綁定的網盤或云盤功能,則主要服務于應用內的文件處理需求,所以屬于專有網盤產品。

          無論如何分類,網盤賽道實際上已經是個紅海,從應用到終端,大家都在以就近提供云服務的方式獲取用戶。這對阿里云這樣的新入局者其實不是一個好消息,因為除了百度網盤,還有大量很不好對付的有顯著壁壘的強敵。

          個人云的鴻溝

          雖然阿里云強調自己做的不只是網盤,而是面向未來的個人云,但目前來看,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云實現(xiàn),還有一些難以逾越的鴻溝。

          統(tǒng)一是最大的難題。一方面,個人處理文件的場景是碎片化且分散的,比如一個人在工作時會使用 WPS 云服務上傳或下載工作文件,在其他娛樂時間會使用相應 APP 的云空間功能,而手機里的照片視頻又放在了手機廠商的云盤里,這樣的使用習慣決定了個人很難將所有文件放到同一個網盤產品中。

          另一方面,不同產品和企業(yè)之間有天然的數(shù)據壁壘,只有極少數(shù)產品會有數(shù)據互通和共享功能,所以企業(yè)無法向個人提供文件或數(shù)據統(tǒng)一處理的服務,因為企業(yè)無法在繞過個人的情況下,獲取其需要的文件和數(shù)據。

          其次是需求升級問題。目前來看,個人對文件處理的需要主要包括儲存、下載、上傳、查找、分類、分享等,這些需求其實比較簡單,比較初級。所以說,目前的網盤產品,基本已經可以滿足個人所有的云服務需求。

          個人不像企業(yè),不需要處理業(yè)務數(shù)據,不需要管理用戶,所以也就很難有“分析性”的需求產生,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個人云服務的功能上限,對網盤企業(yè)的變現(xiàn)空間也會有很明顯的限制。

          不可逆趨勢

          真正意義上的個人云雖然遙遠,但阿里云的入局,其實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。在這個信號下,云計算時代的第二階段——個人云,有望掀起一場大規(guī)模的應用挖掘潮流。

          而其中的某些不可逆趨勢,將成為這一潮流的主要驅動力。還是以辦公場景為例,目前個人辦公和企業(yè)辦公或團隊辦公的邊界正在越來越模糊,這在一定程度上,將使企業(yè)對云服務的部分需求轉向個人云或私人云。

          在另外的一些領域,個人云與企業(yè)云重合度越來越高,甚至幾乎可以劃等號,比如內容創(chuàng)作領域,一是內容創(chuàng)作者獨立性強,二是內容創(chuàng)作者需要管理的渠道越來越多,創(chuàng)作的內容形式也愈來愈豐富,這導致很多頭部內容創(chuàng)作者在內容管理上需要付出大量成本和精力,有可能會催生更多且更復雜的云服務需求,比如一鍵多平臺上傳、內容快速自檢等。

          在這些趨勢推動之下,個人云有望從網盤時代更快進化到計算分析時代,對阿里云、百度網盤們來說,不僅會面臨更多的變現(xiàn)機會,還可能在云服務賽道占領更多的話語權。

          總之,個人云是云計算的最后一塊拼圖,愿意并能夠對個人云服務進行布局和突破的企業(yè),很可能會在最終的云服務競爭中大獲全勝。
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

版權所有? 四川中衛(wèi)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   蜀ICP備14007264號-3    技術支持: 竹子建站